有人认为低钠盐的味道逊于普通盐。还有人担心吃低钠盐会患高血钾症,这有点杞人忧天。按每天6克盐的推荐量,如果吃的都是低钠盐,约摄入1500毫克氯化钾,其中含800毫克钾元素。《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》中指出,健康人每天钾适宜摄入量为2000毫克,想要预防慢性病应提高到3600毫克。可见,800毫克钾元素和预防慢性病所需量相差甚远,不用担心高钾问题。
值得提醒的是,低钠盐也是盐,同样应控制在每天6克以内,才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。
加碘盐:贡献远大于风险
我国曾是碘缺乏病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,为了积极防治,我国于1995年采取食盐加碘措施,这是全世界最普遍、最有利于推广的全民补碘干预方法。
实施全民食盐加碘以来,我国在预防和控制碘缺乏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。然而,近年来有关加碘盐的争议不断涌现,甚至声称“沿海地区居民补碘过了头”“加碘盐导致甲状腺癌”。
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指出,我国沿海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总体处于适宜和安全水平,食盐加碘并未造成碘摄入过量。
我国多数地区属于饮用水中碘含量低地区,因此碘盐对预防碘缺乏贡献远大于碘过量的风险,人们完全不必因噎废食。孕妇、哺乳期女性等特殊人群,除了保证摄入碘盐,每周至少还要吃一次海带、紫菜、海鱼等来补碘。近年,国家在碘强化政策上采取了更灵活的做法,2006年已在高水碘地区停止供应碘盐。
检测发现,竹盐符合“低钠”标准,与几乎不含钾的普通精盐相比,钾元素含量多了不少,能达到总矿物质重量的25%以上,适宜“三高”患者食用,但价格比普通低钠盐高。
玫瑰盐是岩盐的一种,主要来自巴基斯坦的盐矿,因含有较多铁元素和其他矿物质而呈粉红色。市面上的商品玫瑰盐没有经过精制,保留了矿物质、颜色和较大颗粒形态,是一种粗盐。
专家分析说,玫瑰盐含镁元素,对控制血压、平缓情绪和强健骨骼均有益处,其中的氯化镁略带苦味,能给盐增加风味。玫瑰盐不仅含铁、钾和钙等元素,但作为膳食补铁、钾和钙的主要来源,还有很大差距。
总之,玫瑰盐风味和长相或许很特别,但在健康和营养方面没有出众之处,而且没经过碘强化,用它替代精盐有造成碘缺乏的风险。
其实,国内市场的食盐种类并不算多,在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大型超市可能看到近百种食盐。它们含不同微量元素,颜色各异,价格也很昂贵。但价格高低并不一定反映食物的营养价值,大家需要理性对待。
食盐价格放开后,对市民用盐会有何影响?
在市场竞争环境下,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还有可能采取降价等营销措施,所以消费者或能买到种类更多且更便宜的食用盐。
新产品特别是中高端食盐产品供给增加,是盐业体制改革将为消费者带来的另一个必然结果。市场充分竞争后,盐的品类将得到细分,食盐市场供给层次更为丰富。届时,消费者买盐时选择将更多更自由。
食品安全能否保证?
消费者对食盐价格放开后的食盐安全问题有更多担心,市场竞争让利润变薄后,一些不良厂家如果为了降低成本而掺杂使假的话,那问题就大了。
取消食盐产销区域限制后,市场将日益开放、活跃,市场主体数量将大大增加,因此,政府部门维护市场秩序和涉及公众安全的责任更大。未来,对食盐电商的监管,对于种类更丰富的食盐产品品质的监管,以及开展好碘缺乏病的监测,及时全面客观地公布区域人群碘营养状况信息等,都将是政府有关部门不得不面对的重要任务,任重道远。